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律师好新闻

张晶:没有让公益成为一句空话

发布时间:2014-08-11 浏览数:5,969

     黑亮齐肩短发,彩色衬衫打底,素色小西服,总是步履匆匆的她,时刻透着一身的干练。这是2013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百姓心中最满意的模范志愿律师”获得者,广东粤广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晶留给贵州省瓮安群众的印象。

图为法援律师张晶在接受群众咨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做公益的种子,选择成为法律援助志愿者,让我抓住了让公益之心绽放的机会,没有让公益成为一句挂在口头的空话。”面对《法制日报》记者,张晶这样表述自己的志愿者情结。

  在为期一年的法援志愿者行动中,她用虔诚与专业的态度,为困境中的人们传导了正能量。

  这一年时间从2013718日算起来。到瓮安县后,张晶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轻松。从贵阳开车到瓮安,在飞扬的尘土中经过无数弯道,历经3个小时颠簸,张晶总算抵达目的地。饮食不习惯、方言听不懂、条件很艰苦……尚未来得及适应生活环境,张晶上班第一天就接手了一宗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当时,20余名农民工找到瓮安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刚刚到任的张晶接待了他们。经过仔细询问,20余名农民工均受雇于同一位包工头陈某,分别为不同业主装修住宅。包工头在装修工程完工后拒绝支付工资,还玩起了“躲猫猫”。张晶建议农民工马上报警,警方随后将陈某抓获归案。

  张晶又跟包工头家人取得联系,希望对方能够尽快结清欠款。

  经过张晶努力,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并在春节前完成宣判。

  “当庭发还农民工被拖欠的79000,我高兴地在现场帮他们数钱。”一走出法院,17名拿到钱的农民工都等在门口,见到她就非拉着她去吃饭。

  “挣钱都不容易,你们还是回家办年货吧!”张晶婉言拒绝了邀请。对方又提出买礼物以表心意,张晶心里很是温暖:“你们拿到工资就是最好的礼物!

  张晶接触的求助者,多是低收入群众,如农民工、刑事案件被害人、交通事故受害者、被拆迁户。

  去年9,家住瓮安县的小王受雇某包工头为住宅外楼进行外墙整饰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造成九级伤残。张晶代理了此案,虽然今年5月案件已经判决,但由于生活窘迫,包工头无赔偿能力,业主也无可执行财产,因此小王迟迟拿不到赔偿款。张晶在结束法援志愿服务工作前,特意为他申请了“法治阳光基金”。

  “他们太需要我们的帮助了。”张晶说,每一宗案子,都应该认真对待。

  瓮安县司法局副局长余文刚介绍,瓮安县人口近50万人,经过2008年“6·28瓮安事件”后,当地群众法律需求迅速增大,政府在处理群众矛盾纠纷上,更趋于法制化,这就对当地的法律服务人员有了更高要求。“可是整个瓮安只有一个律师事务所,所内有6名律师”。

  “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培养当地法律服务人才,传授经验,提升他们的办案水平。”张晶认为。

  为此,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从接触当事人开始,直至参与庭审、办结法援案件,张晶经常带着当地司法局的年轻法律服务工作人员一起办案。

  “我教会他们写诉状,和他们一起探讨案件法律关系、法律适用及存在问题等,向他们传授办理案件的个人经验。”张晶告诉记者,瓮安司法局的几位年轻人已迅速成长起来,拿到了法律工作者证书,现在都已具备了独立办案能力。

 

法制日报记者  邓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