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科学的系统的世界观、方法论,既是真理又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律所党建该有的鲜亮底色。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可以提升律师对中国法治理念的认同感。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也正是执业律师的价值追求。律所党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作为政治建设的“底色”,在品读经典文本、感悟思想魅力、回应现实问题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法治 政治建设 底色教育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是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根本立场、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律所党建该有的鲜亮底色。律师事务所培养的执业律师,应该有政治意识,熟悉政治理论、了解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法学思想与中国法治理念高度契合”[1],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可以提升律师对中国法治理念的认同感。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也正是执业律师的价值追求。律所党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作为政治建设的“底色”,既是我党对律师行业的政治要求,也是提升律师理论水平的有益途径。
一、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提升律师对中国法治理念的认同感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产生了系列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理论,它的法学思想从经济社会中寻求法律关系的本质,天生带有批判性。在对商品、资本、阶级等概念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形成了对自由主义法的本质的批判性理论。“从法学的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法治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2]
中国法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结晶,二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我国法治实践过程经过了形成、发展、深化、飞跃等历史阶段,形成了系列思想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最新治国理政战略成果。而全面依法治国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法治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法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成功,彰显了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它的发展和完善成功地体现在法治实践中。“在法与经济基础、法的阶级意志、法的价值、法治方法等方面,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3]律所党建面向的是基层律师党员,对中国法治理念、全面依法治国的把握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指引。广大律师党员必须深刻领会我国法治同西方法治最大的区别,这是律所党建在政治理论层面的深层次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正是律师职业应有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必然引领人类社会实现真正的实质性的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状态。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执业律师群体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守护公平正义正是其执业操守和历史使命。什么是真正的公平正义,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宏大理论中寻找答案。
以法律为表现形式的正义,是基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正义是一种“法权正义”。而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它只是正义的一部分,是基础性正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不是说完善了法律,保证了所有人的平等权利,人人都遵守这个法律,社会就是公平正义的了。应该审视在实现法权正义(人人平等)的同时,是否忽略了经济社会领域的不正义问题。它还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是必须深入到经济领域中、从经济关系中去思考的问题。
作为执业律师,其价值追求应始于法权正义,但更应从社会中、市场经济中追究深层次的实质正义。透过现象挖掘法律关系的本质层面原因,用法律武器的同时洞察不公平的根源,守护真正的公平正义。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魅力和现实价值。
三、律所党建“底色教育”的践行理路
马克思主义是律所党建的鲜亮底色,如何抓好底色教育,让执业律师自觉学习、内心认同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分析社会现象、引领思想、把握时局?首先,律所党支部引导党员品读经典。律师在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学习理论知识、构建理论框架,梳理出内心认同的理论体系。其二,感受思想的魅力、理论的厚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尤其是法学价值观、方法论产生共鸣。在认识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规律基础上,掌握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原理。其三,在回应现实中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离开对时代问题的分析和回答,就无法显示出思想的力量。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批判性思维,分析法律现象、分析法律问题背后的本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要防止出现马克思主义教育虚化弱化现象,就要避免仅仅将它作为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武器,而没有将其思想理论的现实力量挖掘出来的机械教育,这在律师党建中尤为重要。律所党建过程中,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作为一种底色教育,必须先从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开始,与律师职业认同结合起来,执业律师内心确认并自觉形成一种学习风气,才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律所党建的鲜艳底色。
以广东维永律师事务所为例,自从2014年成立党支部以来,特别是近两年,以“两学一做”和初心教育为契机,支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党建底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诵读经典、书写感想等形式,让每个党员重温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日常工作戴党徽、亮身份,增强党员认同感和使命感;通过邀请名家名师讲授党课、实地考察体验红色场景、结合分享法援案例,使支部党员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历程,坚定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突出党性。通过一系列强化理论学习活动,党员队伍重新焕发出凝聚力和战斗力,全体党员律师也都化身为甘于奉献的法援律师或镇村顾问。特别是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党员律师挺身而出,主动为政府和企业的防疫复工工作提供法律支持,与此同时,他们热情捐款捐物,为在防疫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和志愿者表达爱心,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此刻,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再只是党建底色,更是党员律师发光发热的能量源泉。
(作者:广东维永律师事务所 赵金英、曾炜斌)
参考文献:
[1][2][3]赵金英,《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法治理念的契合性研究》,对外经贸,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