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强素质 外树品牌——记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06-02-13 浏览数:13,091
在竞争激烈的法律服务市场中,律师事务所的分分合合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在律师行业里,不乏个体精英,但二十年来人气不散、律所业务稳步走高的群体却也为数不多。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广东南方律师事务所),这个一度站在广州律师行业发展前沿的弄潮儿,先后经过几次渐变后,于2000年成Ω闹莆匣锫墒κ挛袼?0年过去了,老一代的律师已经退居二线,一批渐显锋芒的中青年律师挑起了大梁,继续书写着“南方”的辉煌,传承着“南方”的优良传统。如今,南方福瑞德所正迈着稳健的脚步,继续走向成熟。
来到南方福瑞德所,见到早已等候多时的汤哨锋和张健良两位副主任,没有过多的寒暄,开门见山,直入正题,这与他们一贯的处事风格是相符的,没有过多的张扬,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以“无为”精神管理律所
中国的律师制度起步晚,各项法律、政策变化大,律所之间相互兼并之战,硝烟弥漫,有如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各派豪杰割据一方的时代:每个律师事务所有着自己特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战略,各路英雄竞相在这个历史舞台上尽情施展十八般武艺,最终还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这些模式孰优孰劣,目前谁都无法定论,只好留待历史去评价,留待时间去沉淀。
“我们所的治所之道就是‘无为而治’”,深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汤哨锋副主任用四个字来概括,“‘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无为而治’也并不意味着排斥任何管制行为,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度,以不破坏其自然状态和保障律师的自由为原则。”
“律师之所以选择这份职业,可能更追求的是自由,他们不愿意受制于传统‘朝九晚五’工作模式的束缚,正是基于此,合伙人不主张过多地限制律师的自由,而是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律所的共有价值观,强调律师的自我修养,让大家在平和自然的气氛中实现律所的发展目标。在充分民主的框架下,合伙人都具有很高的威望,他们以自己的责任感、人格魅力、协调能力和做事的魄力受到大家的尊重,成为事务所具有凝聚力的代表性人物。”张健良律师阐释得很具体。
缔造以老带新的和谐师徒关系
强调律师的自我修养,恐怕在现实中运作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交谈中,我们探究到南方福瑞德所之所以能实现“无为治所”、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其“秘决”在于——坚持“以老带新”、师傅手把手教出徒弟的发展模式。随着律师事务所的改制,合伙人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促使他们更偏重于拓展业务,以求获得更强的经济实力来提高承担责任的能力,而容易忽略对年轻律师的培养。南方福瑞德所却是这样传承着“南方”的优良传统:律师之间既是同事关系更是师徒关系。每个合伙人都会亲自带几个徒弟,不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执业经验和从业心得手把手地传给年轻律师,甚至连自己开发的客户都交给自己的徒弟来维护和培养。徒弟带出来了,师傅继续带新手;学出来的徒弟继而成为师傅再带徒弟,……南方福瑞德所就是在这样的良性运作中循序渐进地发展、扩大。
这种传统的运作模式对很多没有案源、盲目发展、承担太大的生存压力的年轻律师来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的;这种模式同时也保证了每个律师接受的理念和宗旨与律所的发展是一致的。虽然在外人看来,这种模式似乎显得相对封闭,步子迈得也比较小,但改制后的短短几年来,律师事务所人数从14名发展到55名、场地从200多平方米扩大到500多平方米、业务收入更是从百万元到千万元的突破,足以证明这种模式是适合南方福瑞德所的。
“人才是关键”,汤律师不同意部分业内人士把追求业务放在首要地位的做法。“我们总是尽量为律师提供广阔的舞台,创造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让他们各展齐长,互补其短,只有把人盘活了,律所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汤律师的一番话,揭开了南方福瑞德的稳步发展背后的真正动力所在。
现在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单个人的竞争,而是团体的竞争。群体的力量、团队的合作才应该是南方福瑞德所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大家庭中,大家话说在明处,事情摆在桌面,没有小圈子,没有暗箱操作,民主、宽容、协作和光明磊落的风气加深了律师之间的感情依赖,形成了明显的团队精神。为了加强大家的情感交流,所里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平台,消弭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这些就如同润滑剂,使事务所的运转更加有活力。
当然,几个合伙人很清楚地意识到,制度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和更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一刻也未停止过对制度的创新、对管理模式的摸索,他们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出现的新问题去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学习、吸取他所管理之道,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所之路。
策划“法治论坛”树立律所品牌
在信息高度公开、快速传播的网络时代,我们键入关键词——“南方福瑞德”进行引擎搜索,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南方福瑞德××律师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的相关链接。
这得归功于两年前南方福瑞德所与广州日报共同策划的品牌栏目——说法版的“法治论坛”,目前该论坛已经连续开办了20多期,基本上步入正轨,并相对成熟。
这个栏目的出现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据了解,自1985年成立以来,广州几大主要媒体(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省电视台、广州电台)都先后成为南方所、南方福瑞德所的主要客户,双方在多年的愉快合作中、在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中也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情谊,有了一种老朋友的默契。
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如何利用手中的强大媒体资源优势,如何更好地打造法律服务市场上的产品品牌,几个合伙人甚至全所的律师都在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一次偶然的机会,双方再次产生了思想的碰撞,擦出了创意的火花。
那是在两年前的一个晚上,汤哨锋律师在一次与其客户广州日报社相关人士的聚餐上,听了对方提出——正构思着广州日报的说法版开设一个全新栏目,希望南方福瑞德所能提供律师参与栏目策划和相关辅助工作的想法之后,顿时豁然开朗,好像心里的结突然被解开了,他清楚的知道这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的。事后,汤律师把自己的想法和另外三个合伙人商量,最后大家一致商定以参与栏目策划、选择律师参加每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法治论坛并提供律师意见作为切入点进行合作,且其定位在于树立律所品牌,而不主张突出、吹嘘个人,仅仅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凭着律师多年的执业经验进行分析、提供个人意见。在汤律师看来,这种合作形式似乎是呼之欲出、应运而生的。当然,这一切有赖于双方多年的默契合作,没有长期愉快合作的历史渊源、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都是无法想象的。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既满足了新闻媒体追求卖点、追求更多读者群的需求,提高了平面媒体的品味,同时也树立了律所的良好品牌形象,这对南方福瑞德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从低层次的合作(如仅仅是提供案件材料)走向主动出击、渗透到媒体栏目策划的合作,南方福瑞德所选择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也给我们在如何提高律师社会形象、提升律师社会地位方面提供了一种全新方式的思考角度。
最后,汤哨锋律师用他师傅(前广东南方律师事务所主任)的话结束了此次的采访:“先做人,后做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十年漫漫律师执业征途中,一路经历风雨见过彩虹,但是他总结起来,仍然觉得当年师傅送给他的话很受用,不管是对律师个人而言还是对律师事务所而言。如今,他一如既往地坚持按照师傅的话这样去做,继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同时,他也不忘继续这样教导他的徒弟。
链接:
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广东南方律师事务所,2000年成功改制为合伙律师事务所。现有执业律师55名。
2003年,该所与广州日报共同策划说法版《法治论坛》栏目,现已连续推出20多期,目前该论坛已经渐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