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律师好新闻

在世界屋脊的红景天

发布时间:2013-05-24 浏览数:8,958

    作者:广东博厚律师事务所郑穗军律师

    ——谨以此文向生活战斗在那曲高原的司法干警和政法干警致敬,“1+1律师的援助是有期限的,而他们贡献了一生,甚至生命。红景天,他们是一群人。

广州律师王云松刚到那曲高原的第二天,那曲地区司法处的王展春处长就告诉他,先在那曲适应一下,安多县有个法援案件由于没有律师而无法开庭,所以很快就要到安多去。安多县是我国建制海拨最高的县城。王律师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他问自己,我能在安多顺利、安全开庭吗?

王云松律师

2012720的下午,王云松律师和另一位“1+1律师郑律师在西藏宾馆第一次见到了那曲地区司法处的布永忠书记。布永忠书记是那曲地区司法处党组书记、副处长,这个那曲高原的汉子,在西藏和平解放前祖祖辈辈都是农奴,党把他培养成了一名主管司法全面工作的干部。那曲高原的藏民族,世代以游牧为生,高原稀薄的空气,平均海拨4500以上的恶劣环境,即使在拉萨等地土生土长的藏民,有的都不敢上那曲高原,怕有更高原的“高原反应”。布永忠书记从小生长在那曲高原,血管里流淌着豪迈奔放的血液,一见到两位从广州过来的志愿律师,就给两人一个大大的熊抱,左胸碰对方的右胸,右胸碰对方的左胸,这是游牧民族欢迎远方客人的传统礼节,然后献上洁白的哈达,并亲自给他们系上。王云松律师仔细打量,觉得和系西服领带差不多,就要自己系上,布永忠书记挡住了他的手,坚持亲自系好,“这才漂亮嘛!”布书记说。

    晚上,布永忠书记用传统的藏餐欢迎两位“1+1援助律师,有山羊蹄筋,蹄筋的前趾还带着一圈绒绒的细黑毛,有水煮藏牦牛肉,这些都用大银盆装着,银盆里摆着两把亮澄澄的餐刀,还有藏面、糌粑。让两位“1+1援助律师惊奇的是,还有白菜、空心菜、莴笋这些南方常见的菜肴,甚至还有清蒸淡水虾。司法处的藏族同志解释说,自从2006年青海格尔木到拉萨的青藏铁路开通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地的各种生活用品源源不断地运进了以往交通封闭的地方,餐桌上的淡水虾就是从青海和甘肃运来的。先进的大棚蔬菜生产方式也成为了高原蔬菜种植的主流,加上充足的日照(拉萨有日光城的美誉),使内地常见的蔬菜品种在高原上别具风味,也成为了高原百姓日常餐桌上的常见菜。

    这时候,两位司法局的藏族女同事上来劝酒。她们按照风俗,手端盛满青稞酒的高脚酒杯,走到王云松律师的面前,唱起了草原上的牧歌。她们的父母辈们跟布书记的情况一样,世世代代都在那曲高原上为农奴主放牧,直到解放军来了,翻身农奴才成为自己的主人。今天那曲草原的牧歌,跟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牧歌相比,赋予了时代的新意,那是对新生活的赞颂,对新时代中国梦想的追求。王律师不懂藏语,听不懂牧歌里放牧少女手执牧鞭骑着藏马纵横千里、牛羊似锦铺满青绿山峦的意境,但感受得到牧歌里浓浓的对远方客人深切的盼望,听得懂对民族团结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想的讴歌。按照当地的风俗,在藏族同事的歌声唱完以后,王律师接过递过来的满满一杯青稞酒,说了声“扎西德勒”,就将这杯盛满兄弟民族情谊的美酒一口喝下。

    另一位“1+1援助律师郑律师由于第二天要去一个更为遥远的地方,一路上要沿着怒江上游的悬崖峭壁朔流而上,途中还要翻越两座五六千米的山峰,有的山峦顶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冰雪。为避免第二天征途上初来咋到的高原反应,因此他在藏族同事的指点之下,用另一种仪式回应了藏族同事们的热情。在空灵的牧歌声停歇之后,郑律师接过一杯满满的青稞酒,拇指和食指扣在一起,在酒面上轻轻一蘸,然后对空把几滴酒液轻轻弹出,这是敬天,然后重复刚才的动作,把酒液对地轻轻弹出,这是敬地,最后把酒液对身前轻轻弹出,这是敬朋友,最后再象征性地喝了三口青稞酒,这叫三口一杯。按照风俗,被敬酒者喝多少都行,这体现了高原上生活的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敬。酒精激化的高原反应,有时候会夺去人的生命,但是人世间的真诚和热情又岂会因环境的恶劣而减低分毫,因此便有了这样变通的体现高原民族生活智慧的风俗。

    第二天一早,王律师目送载着郑律师的越野车,往那曲高原的崇山峻岭间绝尘而去的时候,心里有空落落的感觉,说不清是昨夜残酒在胃部的刺激,还是混合着高原反应的错觉,除此之外,他还隐隐觉得头有些痛,似乎有钢丝在太阳穴之间来回地拉。

    青藏高原的日出早,那曲草原的日出更早,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

那曲草原平均海拨4500以上,是青藏高原中的高原,高原上生活的人们,是中国最早看到太阳的人,清早6点钟,太阳已经明晃晃地挂在头顶,早起的牧人们,已经用悠扬的牧歌,和高原上呼啸徘徊的寒风比试着音贝的高低。王律师在天亮前已经醒了,其实在那曲高原的第一晚整晚无眠。

    那曲高原上没有四季,只有冬季,在最温暖的季节,晚上气温也接近零度。这里的天气,即使进入七八月份也是常有下雪,这里的大雪下起来大片大片的,象是要把整个天空挤满一样,抬眼望去密密的雪花不见一点缝隙。那曲高原是中国三大牧场之一,那曲地区所在地是青藏铁路的一个中间站,地势四面开阔。在那曲地区的10个县和一个双湖特别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里,海拔还算低一点的。所以风从更高地方吹下来的时候,刮起来更顺畅,更添威势,风刮如刀的形容词没有一点夸张。一年四季刮个不停的风,吹得使人头痛。王律师感到如果不带帽子,似乎风会刮进太阳穴,进而进头部,有痛风感觉。刚到来没经验,自想身体还行能抗些高原反应之类的疑难杂症,抗点风不算什么,因为觉得头顶毡帽毕竟有鲁迅所谓“破帽遮颜过闹市”的嫌疑,而且不觉这打扮有何美观之处。但没想被高原的风吹两天就不得不在某晚深夜,顶着难言的不舒服,问了餐厅服务员超市的大概方向,跑到最近的一家,找了顶感觉较厚的毡帽买了就戴上头部。一出超市的大门,尽管外面的风还是刚才的风,却顿觉头部温暖如春,妙处不可言。民族服饰除了美观功能,更重要的还是使用功能,毡帽的功能很多,除了防风防晒防雨,还有保暖,这是千万年来游牧民族进化的生存智慧。现在王律师有时候走在那曲街头,看着满街男男女女,头顶着大同小异的毡帽,顿觉有几分认同感。

刚到那曲,王律师就听说,那曲所辖的安多县是我国建制最高的县城。打开百度搜索“安多县海拔”显示,县城海拔为4800、平均海拔5000。有生物学家断言,4500是人类生活的极限,可是平均海拔4500以上的那曲高原却生活着剽悍骁勇的藏民族,挑战着人类的生存极限。对于从小在大都市土生土长的王律师来说,几天前还在海拔接近零度的广州,现在一下子要上海拔最高的建制县城开庭,这样的落差不单单是地理位置上的,而且是心理上,犹如坐直升飞机,一下子凌云直上5000,行吗?王律师心里一直有点忐忑。

    那曲司法处的同志们看出了王律师的担心,同时为了帮助王律师克服高原反应,安排他住在水电热都相对有保证的宾馆,并为他购买了氧气袋和抗高原反应药。抗高原反应药的主要成份是红景天,这种青藏高原特有的植物有加快血液氧气输送的功效,是所有抗高原反应药的首选成份。当天晚上,王律师在宾馆里吸了一个钟头的氧气,并服下抗高原反应药后,顿感身体好多了。在经过两天难言的高原反应折磨之后,终于睡了第一个安稳觉。

    当王律师打开将要在安多县开庭的卷宗时,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因为整卷案卷有一半是用藏文记录的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我国各民族有用本民族语言诉讼的权利。因此,在西藏自治区很多涉及藏族群众的案件,都有相当数量的用藏文记录的书证。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按照藏语发音,用声母和韵母把藏语记录下来。这对没接触过这种文字的人来说,犹如天书。

    其实,为了帮助王律师克服语言和文字的障碍,那曲司法处的同志们早就安排好了翻译,是一名西藏大学法律系毕业的藏族姑娘卓玛,持有西藏自治区司法厅颁发的法律援助工作证,并且有几年的法律援助工作经验。正当王律师翻着案卷犹豫着该怎么办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王律师,我是司法处安排来向您学习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卓玛谦虚地问道。

    “啊,快请进,正好我有问题要请教你呢!”王律师高兴地感到在民族地区开展法援工作司法处给予的支持和力量。

整整一个上午,在卓玛的帮助下,王律师终于掌握了整个案卷的案情。这是一件偷猎藏羚羊的公诉案件,藏羚羊皮由于黑市价格的高企而屡屡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据传黑市由藏羚羊绒毛织的披肩价格为30万美元。“这是个败类,藏民是不杀生的!”卓玛亮晶晶的大眼睛看着王律师说。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对于大自然和生命有着天然的敬畏和尊重。有些被视为神圣的动物,例如金鼠,如果有人打死了它,全家人都会被瞧不起,甚至不得不举家搬迁,另谋出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生活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对于藏羚羊的保护和爱护,在青藏高原绝大多数藏民的心中,早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义务。

    王律师的心头也是沉甸甸的,但是作为辩护律师的职责所在,不能感情用事。

    下午,当他和卓玛还在探讨案情的时候,司法处的王处长走了进来。王处长,这位河南籍的援藏干部,已经在那曲高原工作了二十多年,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那曲高原上生活的各民族兄弟,他的身材精瘦干练,一头短发,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其实,在高原工作的这些年,他一直经受着高原环境的水土不服,每天只能睡45个钟头,而且不能吃水果,一吃水果就肠胃不适。“这不是高原反应。”他曾经笑着对两位“1+1律师说。其实他也不清楚是什么身体问题,医生也无法给他确切的解释。不过司法处的许多办公室,都挂着这位多才多艺的司法干部的作品,有摄影作品,有哲理漫画,高原美丽而纯净的自然风景,给了他光影的灵感,哲理的感悟,使他升华了生命的局限和身体的局限。他的这些思考和创作,有着专业的水平,引起坚守在高原的司法干警们的共鸣。于是在司法处,他的作品洛阳纸贵。而两位“1+1律师,初到司法处,欣赏着署名“王展春”的高原风情摄影作品和哲理漫画,还以为是青藏高原的某位著名艺术家。王处长因为有着曾经从平原登顶最高原的经历和体验,尽管在口头上保持着乐观主义,但是他也确实知道高原反应是客观的身体反应,精神上的藐视不等于物质上的不存在。

    “王律师,身体适应得怎么样了,这几天还好吗?”王处长关切地问道。

    “身体还行,领导有什么工作就尽管安排!”王律师知道处领导上办公室肯定有重要的事情,尽管身体还有些不适,但是王处长的乐观精神早已经深深感染着他,使他相信在这那曲高原,精神的红景天更加重要。

    原来,在这美丽平静的那曲草原,最近突然连续发生三起故意杀人案件,凶手的冷酷和残忍震惊了草原小城,长期从事政法工作的王处长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影响稳定的苗头,必须进行妥善处理,辩护律师除了履行辩护职责外,还必须从情理法各方面开展工作,争取将暴露出的矛盾和影响民族团结的不和谐音减少到最小。

    “你是大律师嘛,只要工作需要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一起将事情处理好!”王处长握着王律师的手真诚地说。这一瞬间,王律师又一次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王云松律师在服务地那曲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卓玛在藏语里是仙女的意思,这是藏族女性很常见的名字,希望把幸福吉祥留在人间。司法处的卓玛传递的是情理法的交融,传递的是民族团结对那曲草原各族人民的祝福。两位派驻那曲地区的“1+1援助律师,都是来自广州大都市的律师,带来的不仅是“1+1中国法律援助行动祝福,也是广州律师界、广州司法干警对那曲草原人民的平安祝福。因为三件杀人案开庭时间紧,会见被告、研究案情,会见被害者家属、召开调解会议,时间安排得紧紧的,王律师和卓玛的行动就只能连轴转,经常半夜还在办公室里加班,难忍的高原反应有时候发作上头部,王律师就只能用手压压太阳穴,还不敢服用抗高原反应药,因为害怕影响大脑的思路。而卓玛泡的一杯藏式奶茶,就是寒夜里最好的温暖。

    可可西里的盗猎藏羚羊案首先开庭。那是王律师到那曲高原第五天,在还未能完全适应高原生活时,就与王处长坐上了开往安多县的车子。一路上的爬山行程,让王律师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严重缺氧,王处长为了帮助王律师抵抗高原反应,不停的暗示是心理作用。王律师在大学学的是地质专业,大学期间已经爬过不少高山,对于海拔高度的身体反应还是有认识的,能够明白自己处在的海拔高度大概是多少。将近三个钟头后,司法局的专车顺利抵达了安多司法局,安多司法局局长在县城的公路入口迎接,并给王律师戴上哈达。到司法局后,下车上楼,矮矮的二楼,王律师竟然停下休息三次,感觉就象刚跑完一万米一样。

司法处的工作组在楼上办公室简单聊了下案情,拿了案卷,告诉司法局人员法援案件需准备什么样的指派材料后,安排了下午去会见被告人。此时王律师才真正发现想象和现实差距有多大,下楼后墨镜忘在办公室,而此时再上楼去拿的气力也没有,只好让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帮忙去拿。吃完午饭住进宾馆,王律师浑身无力的躺下后再也没有起身的力气。昏昏沉沉、半睡半醒中听到有人敲门后才起身去会见了被告人,被告人是一个不会写任何字、不会听普通话的藏族小伙子,因杀害了一只藏羚羊而被起诉。好在司法局的卓玛作为翻译沟通顺畅,藏族小伙子也表示了强烈的悔意。

第二天本来安排的十点钟开庭,可不知何故到差不多十一点才开。王律师只好坐在法院办公室喝茶,听他们用藏语聊天,这期间磨人的高原反应才真正上来,这种感受折磨直到回到那曲县城那个海拔也不低的地方。由于王处长开庭前和法院的沟通,开庭时候,审判长主要用藏语开庭,并在需要辩护人回应时用普通话发问和解释,还不时善意提示王律师如感觉身体不适可以休庭,但王律师拒绝了。两被告人虽当庭认罪,但由于被告人文化水平、理解能力不高,并且需要藏汉两种语言互译,因此这个庭也开了将近三个钟。对于王律师和司法处的工作组来说,第一次配合开庭,而且是在中国海拔最高的可可西里地方开庭,最后不辱使命,既惩罚了犯罪行为,又教育了罪犯,为王律师在那曲高原播撒文明法制观念、共谱民族团结之曲树立了信心。

    过了不久,三件可能判处死刑的抢劫杀人、故意杀人的法律援助案件在那曲地区中院开庭。这三件案件在那曲影响巨大、路人皆知,开庭时候特警持冲锋枪和盾牌戒备,旁听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将法庭挤得水泄不通。这三件案件连续三天开庭,每天一件,这对王律师的意志力又是一场考验。

    连续的开庭使得王律师的体力消耗巨大,到了第三天,想说长点的句子都会气喘。第三天开庭当天的天气并不好,一直下着雨,十分阴冷。早上十点开始开庭,一直开到下午近四点钟,中间仅仅在一点钟左右休庭五分钟时间,这么长时间的开庭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真正的考验。由于王律师的当事人藏族小伙根秋俄色是唯一的上诉人,所以整个开庭过程都是围绕着根秋俄色的上诉进行的,王律师要不停的询问每个被告,核实每一个案件的细节,不知从何时开始,王律师连续的询问就变成不停的边喘气边询问,回答法官有关的庭审问题也是喘着气。

就在询问到最后一名被告人时,时间大概是下午的两点钟,王律师突然喘不过气来、断了气,一句话只讲了一半就讲不下去了。事后王律师回忆说这种感觉言语是无法描述的,就像死了一次但又马上活了过来一样。这时细心的司法处翻译卓玛发现了异常,立刻要求法庭休庭。审判长马上告诉法警:给王律师拿一杯水。法警用双层纸杯端了一杯水给王律师,这杯水卓玛细心地调过,暖暖的但不会烫。王律师接过水后喝了几口,马上感觉到身上暖和起来充满了力量,开庭继续。

王云松律师(左)在我国建制最高县——海拔4800米的安多县开庭

2013年春天,那曲高原的牧场见绿的时候,尽管还经常下雪,几乎两天一次,有大有小,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想”的施政理念,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激情荡漾,那曲草原大地上也是春雷滚动。为了更好地服务困难群众,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那曲地区司法处将在维稳前线工作的“1+1律师郑律师安排回地区工作。在那曲高原的崇山峻岭间,郑律师以讲课、办案为手段,宣传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以法律为武器和达赖集团的分裂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王云松律师和郑律师在分别半年后又重逢了,这一次根据地区司法处党组书记布书记的工作安排,要充分发挥两位“1+1”援助律师的作用,帮助10个县和一个特别区的法援中心培训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法援队伍。

临近五一的一天清晨,两位“1+1”援助律师在他们合住的房间玻璃前,眺望着对面的山坡,前几天连下几场大雪,对面山头积雪覆盖,此时他们惊喜地发现白皑皑的山坡上,开始呈现斑驳的黑色,青黄的牧草微微探出头,在寒风中摇摆著柔韧的细叶。

这些天来,因为地区上交通还算便利,各族群众的法律需求却也不因大雪减低,他们几乎每天要代书一至二份,受理案件已经六件。难言的高原反应似乎已经是过去式,精神的红景天支撑着法律人的法制中国梦想,在世界屋脊、在人类生活的禁区,坚韧地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法制凯歌。

       郑穗军:广东博厚律师事务所律师,连续三年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2年服务地:西藏比如县。

       王云松:广东达熙律师事务所律师,参加2012年“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服务地:西藏那曲地区。